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4 设计对管内新填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9.4.1 混凝土浇筑之前,应配合混凝土浇筑方法在原钢管构件上选定合适位置开混凝土浇筑口和排气孔,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再将浇筑口和排气孔补焊封闭。当负荷较大时,应考虑开口或开孔对被加固件的截面削弱的影响,并采取加强措施。
9.4.2 管内混凝土浇筑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常规浇捣法、泵送顶升浇筑法或自密实免振捣法施工;当采用泵送顶升浇筑法或自密实免振捣法浇筑混凝土时,宜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的有关规定加强浇筑过程控制。
9.4.3 内填混凝土钢管构件中的混凝土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除应满足强度指标外,尚应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计算,并通过试验确定。对泵升浇筑法,混凝土配合比尚应符合可泵性规定。
    
      
9.4.2 管内混凝土浇筑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常规浇捣法、泵送顶升浇筑法或自密实免振捣法施工;当采用泵送顶升浇筑法或自密实免振捣法浇筑混凝土时,宜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的有关规定加强浇筑过程控制。
9.4.3 内填混凝土钢管构件中的混凝土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除应满足强度指标外,尚应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计算,并通过试验确定。对泵升浇筑法,混凝土配合比尚应符合可泵性规定。
条文说明
    9.4.1~9.4.3 本节给出的常规浇捣法、泵送顶升法或自密实免振捣法等3种混凝土浇筑方法是目前国内钢管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较为成熟的方法。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在工程实践中钢管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将会有所不同,但无论采用哪种工艺,都要保证内填混凝土的强度和混凝土的密实度,以及混凝土与钢管壁的粘结强度。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9.3 方形钢管构件加固计算
 - 下一节:10 预应力加固法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设计计算原则
 - 3.3 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技术
 - 4 材料
 - 4.1 原钢材及其连接材料
 - 4.2 加固用钢材及焊接材料
 - 4.3 螺栓、焊钉、栓钉及锚栓
 - 4.4 预应力用钢拉索和钢拉杆
 - 4.5 结构胶粘剂
 - 4.6 混凝土和水泥基灌浆料
 - 4.7 防腐蚀、防火涂装材料
 - 5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 5.1 一般规定
 - 5.2 改变结构体系加固法
 - 5.3 构造规定
 - 6 增大截面加固法
 - 6.1 一般规定
 - 6.2 受弯构件加固计算
 - 6.3 轴心受力构件加固计算
 - 6.4 拉弯、压弯构件加固计算
 - 6.5 构造规定及设计对施工要求
 - 7 粘贴钢板加固法
 - 7.1 一般规定
 - 7.2 受弯构件的加固计算
 - 7.3 轴心受力构件加固计算
 - 7.4 拉弯和压弯构件的加固计算
 - 7.5 构造规定
 - 8 外包钢筋混凝土加固法
 - 8.1 一般规定
 - 8.2 加固计算
 - 8.3 构造规定
 - 9 钢管构件内修混凝土加固法
 - 9.1 一般规定
 - 9.2 圆形钢管构件加固计算
 - 9.3 方形钢管构件加固计算
 - 9.4 设计对管内新填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 10 预应力加固法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构件预应力加固设计
 - 10.3 结构整体预应力加固设计
 - 10.4 构造规定
 - 10.5 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 11 连接与节点的加固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焊接连接的加固
 - 11.3 螺栓或铆钉连接的加固
 - 11.4 栓焊并用连接的加固
 - 11.5 节点的加固
 - 11.6 加固件的连接
 - 11.7 构造规定
 - 12 钢结构局部缺陷和损伤的修缮
 - 12.1 一般规定
 - 12.2 连接修缮
 - 12.3 变形修缮
 - 12.4 裂纹修缮
 - 12.5 涂装修缮
 - 附录A 既有建筑物结构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 附录B 钢构件截面加固形式的选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