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钢梯
	8.2.1 丁、戊类厂房的第二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及附属建筑的室外疏散楼梯,可采用钢梯。
	8.2.2 多跨或有天窗的厂房及檐口高度大于或等于6m的厂房,应设上屋面检修钢梯,每部检修钢梯的服务半径不应大于100m。檐口高度超过8.4m时,垂直检修钢梯应设梯间平台;超过14.4m时,宜采用斜钢梯并设中间平台。当室内设有通达屋顶的检修人孔时,室外可不设检修钢梯。
	8.2.3 高低跨屋面高差大于2m时,应设垂直检修钢梯,钢梯下端距低屋面的高度宜为0.6m。天窗端壁应设垂直检修钢梯,当天窗长度小于60m时可设一处。 
	8.2.4 不经常上人的平台高度小于4.5m时,可采用垂直钢梯;高度大于或等于4.5m且经常上人的平台,应采用斜钢梯;钢梯高度大于5m时,宜设中间平台。
	8.2.5 经常上人屋面的钢梯,宜采用斜钢梯,梯段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7m。 
	8.2.6 钢梯平台下过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 
	8.2.7 上起重机的钢梯及平台不宜设于厂房尽端柱间。平台及踏步板宜采用网纹钢板,不应采用钢筋条作踏步板。 
	8.2.8 有驾驶室的起重机,应设置上驾驶室的钢梯。上起重机的钢梯平台面距起重机梁底及管道等其他构件底净空,不应小于1.8m。钢梯应设于平行于起重机行走方向的柱间。
	8.2.9 外廊、上人屋面及作业平台的金属栏杆高度宜为1.05m~1.20m,杆件连接应牢固,其下部100mm~150mm处不应留空,端部应采取加强措施。栏杆顶部应承受1.0kN/m的水平荷载。
	8.2.10 多层建筑当无楼梯到达屋面时,应设上屋面的人孔或室外检修钢梯。
条文说明
    8.2.1 由于丁、戊类厂房火灾危险性较小,室外疏散钢梯可为第二安全出口。
8.2.2 多跨及有天窗的工业厂房上屋面次数较多,故规定檐口高度大于或等于6m应设检修钢梯。为使用方便,规定每部检修钢梯的服务半径不应大于100m。
为了检修人员安全及我国目前机械工业厂房大量工程实例,规定檐口高度大于8.4m时,垂直检修钢梯应设梯间平台;檐口高度大于14.4m时宜采用斜钢梯并设中间平台。
8.2.3~8.2.6 为检修人员安全及使用方便而规定。
8.2.7 上起重机的钢梯及平台不宜设于厂房尽端柱间,如需设置,则需考虑钢梯及平台与车档间的距离,使之能上起重机驾驶室。平台及踏步板采用钢筋条板时,使用者易产生眼花及物件掉落而导致危险,故不应采用。
8.2.8 为保证上起重机人员在平台上行走不碰头,平台面距起重机梁底及管道等其他构件底净空不应小于1.8m。
8.2.9 外廊、上人屋面及作业平台的金属栏杆高度一般采用1.05m~1.20m,平台栏杆及疏散通道等场所的栏杆,为保证安全,连接应牢固。为防止物件下落造成危险,栏杆下部100mm~150mm处不应留空,端部应采取加强措施。
8.2.2 多跨及有天窗的工业厂房上屋面次数较多,故规定檐口高度大于或等于6m应设检修钢梯。为使用方便,规定每部检修钢梯的服务半径不应大于100m。
为了检修人员安全及我国目前机械工业厂房大量工程实例,规定檐口高度大于8.4m时,垂直检修钢梯应设梯间平台;檐口高度大于14.4m时宜采用斜钢梯并设中间平台。
8.2.3~8.2.6 为检修人员安全及使用方便而规定。
8.2.7 上起重机的钢梯及平台不宜设于厂房尽端柱间,如需设置,则需考虑钢梯及平台与车档间的距离,使之能上起重机驾驶室。平台及踏步板采用钢筋条板时,使用者易产生眼花及物件掉落而导致危险,故不应采用。
8.2.8 为保证上起重机人员在平台上行走不碰头,平台面距起重机梁底及管道等其他构件底净空不应小于1.8m。
8.2.9 外廊、上人屋面及作业平台的金属栏杆高度一般采用1.05m~1.20m,平台栏杆及疏散通道等场所的栏杆,为保证安全,连接应牢固。为防止物件下落造成危险,栏杆下部100mm~150mm处不应留空,端部应采取加强措施。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屋面
 - 4.1 屋面构造
 - 4.2 卷材防水屋面
 - 4.3 涂膜防水屋面
 - 4.4 刚性防水屋面
 - 4.5 保温隔热屋面
 - 4.6 金属压型板屋面
 - 4.7 屋面排水
 - 5 墙体
 - 6 地面和楼面
 - 6.1 面层
 - 6.2 垫层
 - 6.3 台阶、坡道、散水及明沟
 - 6.4 楼面和地面构造
 - 7 门窗
 - 7.1 门
 - 7.2 侧窗
 - 7.3 天窗
 - 7.4 挡风板
 - 8 楼梯、钢梯、电梯与起重机梁走道板
 - 8.1 楼梯
 - 8.2 钢梯
 - 8.3 电梯
 - 8.4 起重机梁走道板
 - 9 装饰工程
 - 9.1 外墙装饰
 - 9.2 内墙装饰
 - 9.3 顶棚及吊顶
 - 10 地下工程防水
 - 11 防腐蚀设计
 - 11.1 建筑布置
 - 11.2 承重及围护结构
 - 11.3 地面和楼面
 - 11.4 防腐蚀涂料
 - 12 电离辐射室
 - 13 电磁屏蔽室
 - 13.1 基本要求
 - 13.2 屏蔽效能
 - 13.3 屏蔽材料与结构形式
 - 13.4 屏蔽层的构造
 - 14 噪声控制
 - 14.1 噪声控制
 - 14.2 隔声
 - 14.3 吸声
 - 14.4 消声
 - 15 空气调节区
 - 15.1 建筑布置
 - 15.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 15.3 屋面、吊顶与技术夹层
 - 15.4 墙体
 - 15.5 地面和楼面
 - 15.6 门与窗
 - 附录A 机械工业厂房及其附属建筑冬季室内热工计算参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