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3 挡水建筑物
	5.3.1 挡水建筑物的型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坝高、建筑材料、运行条件、施工条件、工期、工程量及投资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3.2 重力坝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重力坝宜建在岩基上,低坝可建在密实的砂砾石地基或土基上,对于建在软黏土等软弱地基上的低重力坝,必须有可靠的基础处理措施;
	    2 坝身泄洪、引水、发电、排沙建筑物的布置应避免相互干扰;
	    3 当采用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时,坝体结构布置应有利于碾压混凝土施工;
	    4 应进行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和排水等坝基处理设计,满足坝基强度、抗滑稳定、抗渗和耐久性要求;
	    5 应根据大坝各分区的工作条件、地区气候等具体情况,进行大坝混凝土分区设计,满足坝体强度、抗渗、抗冻、耐磨等要求。
	5.3.3 重力坝应进行抗滑稳定及坝基应力分析计算;对非岩基上的重力坝,还应进行渗流及沉降的分析计算。
	5.3.4 拱坝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拱坝宜修建在河谷较狭窄、地质条件较好的坝址上;
	    2 拱坝轴线宜选在河谷两岸厚实的岩体上游;
	    3 拱坝体形设计应综合考虑坝体应力和拱座稳定要求,应优先选用抛物线、椭圆和对数螺旋线等变曲率拱型,水平拱圈最大中心角宜取75°~110°;
	    4 当坝址河床有局部深槽时,宜设计成有垫座的拱坝。当坝址两岸上部地形开阔或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时,宜设置重力墩或推力墩与拱坝连接;
	    5 枢纽各建筑物的布置不应对拱坝应力及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5.3.5 拱坝应进行坝体应力及拱座稳定分析计算。
	5.3.6 土石坝可根据下列条件,分别采用均质坝、分区坝及人工防渗材料坝:
	    1 筑坝材料的种类、性质、数量、位置、开采运输条件以及开挖弃料的利用;
	    2 枢纽布置、地形、地质、基础处理型式、坝体与泄水、引水建筑物的连接及地震烈度等;
	    3 施工导流与度汛、气象条件、施工条件及进度要求。
	5.3.7 当天然防渗材料储量或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或不经济时,坝体的防渗体可采用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土工织物等人工材料。
	5.3.8 土石坝应根据坝型、坝高进行抗滑稳定、渗流及沉降的分析计算。
	    当混凝土面板坝采用厚度大于2m的厚趾板、高趾墙或趾板下基岩内有软弱夹层时,应对趾板进行稳定及应力分析计算。
	5.3.9 橡胶坝宜建在河道顺直、河床及岸坡稳定、泥沙少的河段上,坝高不宜大于5m。橡胶坝宜与水闸联合设置。
	5.3.10 岩石地基上挡水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岸坡连接设计应满足强度、抗滑稳定、渗流稳定和绕坝渗漏及耐久性的要求。
	5.3.11 非岩石地基上挡水建筑物的地基处理设计宜采用铺盖、截水墙、换基等工程措施;对深厚覆盖层的地基处理,可采用高喷、混凝土防渗墙、振冲等工程措施,满足强度、变形、防渗、排水、减少不均匀沉陷和抗冲刷等要求。
条文说明
    
	5.3.1 在挡水建筑物的型式选择中,地形地质条件是首要因素。
	5.3.2 各种软基性能差别很大,本条对密实砂砾石地基和软黏土等软弱地基进行分类处理。
	    考虑到坝基处理和大坝混凝土分区的重要性,本条增加上述两方面的内容。
	5.3.3~5.3.5 水力计算的内容在第5.4节泄水建筑物中,因此第5.3.3条取消了重力坝水力计算内容,第5.3.5条取消了拱坝水力计算内容。
	    拱坝体形设计主要应解决好坝体应力和拱座稳定这两者的关系;当拱圈中心角较大时,坝体应力较好,而拱座稳定条件较差。在拱圈矢跨比1/5的情况下,抛物线拱中心角77°,而圆弧拱中心角91°,因此,抛物线等变曲率拱型能够较好地解决坝体应力和拱座稳定这对矛盾,增加优先选用抛物线、椭圆和对数螺旋线等变曲率拱型的内容。
	    对中低拱坝,河床局部深槽通过设置垫座,两岸地形、地质缺陷可通过设置重力墩或推力墩来加以处理。
	5.3.8 明确混凝土面板坝趾板厚度大于2m时为厚趾板,强调应对厚趾板、高趾墙和基础内有软弱夹层的趾板进行稳定及应力分析。
	5.3.9 根据已建橡胶坝的运行情况,橡胶坝与水闸联合设置对坝袋检修、冲沙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规模较大的枢纽,设置泄洪闸后在经常遭遇的小洪水工况下可利用水闸泄洪,减小橡胶坝塌坝泄洪的次数,对增加坝袋的使用寿命是十分有效的。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水文
 - 2.1 一般规定
 - 2.2 径流
 - 2.3 洪水
 - 2.4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 2.5 泥沙、蒸发、冰情
 - 2.6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 3 工程地质勘察
 - 3.1 一般规定
 - 3.2 区域地质
 - 3.3 水库工程地质
 - 3.4 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
 - 3.5 天然建筑材料
 - 4 水利及动能计算
 - 4.1 一般规定
 - 4.2 径流调节计算
 - 4.3 洪水调节及防洪特征水位选择
 - 4.4 正常蓄水位和死水位选择
 - 4.5 装机容量及机组选择
 - 4.6 引水道尺寸及日调节池容积选择
 - 4.7 水库泥沙淤积分析及回水计算
 - 4.8 水库运行方式与多年运行特性
 - 5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 5.1 一般规定
 - 5.2 工程布置
 - 5.3 挡水建筑物
 - 5.4 泄水建筑物
 - 5.5 引水建筑物
 - 5.6 厂房及开关站
 - 5.7 通航建筑物
 - 5.8 安全监测设计
 - 6 水力机械及采暖通风
 - 6.1 水轮发电机组选择
 - 6.2 调速系统和调节保证计算
 - 6.3 技术供、排水系统
 - 6.4 压缩空气系统
 - 6.5 油系统
 - 6.6 水力监测系统
 - 6.7 采暖通风
 - 6.8 厂房起重机
 - 6.9 水力机械布置
 - 6.10 机修设备
 - 7 电气
 - 7.1 电站接入电力系统
 - 7.2 电气主接线
 - 7.3 厂用电及坝区供电
 - 7.4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
 - 7.5 照明
 - 7.6 厂内外主要电气设备布置
 - 7.7 电缆选型及敷设
 - 7.8 继电保护及系统安全自动装置
 - 7.9 自动控制
 - 7.10 电气测量仪表装置
 - 7.11 操作电源
 - 7.12 视频监控系统
 - 7.13 通信
 - 7.14 电工修理及电气试验
 - 8 金属结构
 - 8.1 一般规定
 - 8.2 泄水闸门及启闭设备
 - 8.3 引水发电系统闸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 9 消防
 - 10 施工组织设计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施工导流
 - 10.3 料场选择及开采
 - 10.4 主体工程施工
 - 10.5 场内外交通
 - 10.6 施工工厂设施
 - 10.7 施工总布置
 - 10.8 施工总进度
 - 11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及标准
 - 11.3 实物调查
 - 11.4 农村移民安置
 - 11.5 城市集镇影响处理
 - 11.6 专业项目处理
 - 11.7 库底清理设计
 - 11.8 实施组织设计
 - 11.9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补偿投资
 - 12 环境保护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设计
 - 13 水土保持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水土保持设计
 - 14 工程管理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 14.3 工程管理运用
 - 15 节能
 - 16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 17 工程概(估)算
 - 18 经济评价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