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2 管道、阀门和附件
10.2.1 管道材料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气体纯度大于或等于99.99%应采用不锈钢管。
2 气体纯度小于99.99%可采用无缝钢管或热镀锌无缝钢管。
3 高纯气体管道与附件连接的密封垫应采用有色金属、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或氟橡胶材料。
4 压缩空气管道,宜采用不锈钢管。
10.2.2 管道与设备的连接段宜采用金属软管。当采用非金属软管时,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管、聚氯乙烯管。
10.2.3 乙炔管道的阀门和附件不得采用纯铜质材料和70%的铜合金,其他气体管道可采用铜、碳钢等材料。可燃气体管道和氧气管道所用的附件和仪表必须是该介质的专用产品。
10.2.4 阀门与氧气接触部分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其密封圈应采用有色金属、不锈钢及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填料应采用经除油处理的石墨石棉或聚四氟乙烯。
10.2.5 气体管道系统应不渗漏、耐压、耐温、耐腐蚀。实验室内应有足够的清洁、维护和维修明露管道的空间。
10.2.6 气体管道、阀门、终端组件、软管组件和压力指示仪表,均应有耐久、清晰、易识别的标识。气体标识的方法应为金属标记、模板印刷、盖印或粘着性标志。施工中宜采用粘着性标志。
10.2.7 埋地敷设的气体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地或地沟敷设的气体管道应作加强绝缘防腐处理。
2 埋地气体管道的敷设深度不应小于当地冻土层厚度,且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70m。
3 当埋地管道穿越道路或埋深不足、地面上荷载较大时,管道应加设防护钢套管。
4 地下气体管道与建(构)筑物等及其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净距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执行。
5 气体管道地沟应采用细沙填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1 气体纯度大于或等于99.99%应采用不锈钢管。
2 气体纯度小于99.99%可采用无缝钢管或热镀锌无缝钢管。
3 高纯气体管道与附件连接的密封垫应采用有色金属、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或氟橡胶材料。
4 压缩空气管道,宜采用不锈钢管。
10.2.2 管道与设备的连接段宜采用金属软管。当采用非金属软管时,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管、聚氯乙烯管。
10.2.3 乙炔管道的阀门和附件不得采用纯铜质材料和70%的铜合金,其他气体管道可采用铜、碳钢等材料。可燃气体管道和氧气管道所用的附件和仪表必须是该介质的专用产品。
10.2.4 阀门与氧气接触部分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其密封圈应采用有色金属、不锈钢及聚四氟乙烯等材料。填料应采用经除油处理的石墨石棉或聚四氟乙烯。
10.2.5 气体管道系统应不渗漏、耐压、耐温、耐腐蚀。实验室内应有足够的清洁、维护和维修明露管道的空间。
10.2.6 气体管道、阀门、终端组件、软管组件和压力指示仪表,均应有耐久、清晰、易识别的标识。气体标识的方法应为金属标记、模板印刷、盖印或粘着性标志。施工中宜采用粘着性标志。
10.2.7 埋地敷设的气体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地或地沟敷设的气体管道应作加强绝缘防腐处理。
2 埋地气体管道的敷设深度不应小于当地冻土层厚度,且管顶距地面不宜小于0.70m。
3 当埋地管道穿越道路或埋深不足、地面上荷载较大时,管道应加设防护钢套管。
4 地下气体管道与建(构)筑物等及其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净距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氧气站设计规范》GB 50030执行。
5 气体管道地沟应采用细沙填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条文说明
    10.2.1 科研用气体具有流量小、间断使用的特点,为减少气体管道的二次污染,提高供气的可靠性,采用不锈钢管。
10.2.7 由于科研用气体,气质、可靠性要求高,因此埋地管道防腐至少采用加强级。
 
10.2.7 由于科研用气体,气质、可靠性要求高,因此埋地管道防腐至少采用加强级。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地与总平面
 - 3.1 基地
 - 3.2 总平面
 - 4 建筑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科研通用实验区
 - 4.3 科研专用实验区
 - 4.4 科研办公区
 - 4.5 科研展示区
 - 4.6 科研教学实验区
 - 4.7 科研试验区
 - 4.8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5 安全与防护
 - 5.1 一般规定
 - 5.2 安全与疏散
 - 5.3 防护技术
 - 6 室内环境
 - 6.1 一般规定
 - 6.2 噪声控制
 - 7 给水排水
 - 7.1 一般规定
 - 7.2 给 水
 - 7.3 排 水
 - 7.4 污水处理
 - 8 暖通空调
 - 8.1 一般规定
 - 8.2 供 暖
 - 8.3 通 风
 - 8.4 空气调节
 - 9 建筑电气
 - 9.1 一般规定
 - 9.2 供配电
 - 9.3 照 明
 - 9.4 接 地
 - 9.5 智能化
 - 10 气体管道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管道、阀门和附件
 - 10.3 管道连接
 - 10.4 安全技术
 - 10.5 气源站及气瓶库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