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5 NOx去除
	10.5.1 降低NOx,排放的总体方案应根据烟气排放限值,在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确定。
	10.5.2 当采用低NOx,燃烧技术时,应加强对烟气CO排放浓度的监测,确保不完全燃烧产物无明显升高。
	10.5.3 当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NOx脱除技术时,SNCR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还原剂宜喷入焚烧炉炉膛温度在900℃~1100℃的区域,烟气在此温度区域的设计停留时间不宜少于0.3s;
	    2 还原剂喷嘴应按不少于三层、多点均匀布置,喷嘴应具有良好的雾化效果;
	    3 应设置喷嘴冷却系统,喷嘴应易于维修和更换;
	    4 应具有还原剂计量和喷射量控制装置;
	    5 SNCR NOx脱除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HJ563的有关规定。
	10.5.4 当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x脱除技术时,SCR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SCR反应器宜布置在酸性气体脱除设备和除尘器后,当所用催化剂工作温度高于烟气温度时,在反应器前应配置烟气再加热装置,烟气再加热装置烟气出口温度应能调节;
	    2 SCR反应器设计烟气停留时间宜为0.5s~0.6s;
	    3 SCR反应器内催化剂载体应便于更换;
	    4 对于后改造项目,加装SCR反应器后应重新校核引风机风压,当风压不足时应更换引风机或增加加压风机。
	    5 SCR NOx脱除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HJ562的有关规定。
	10.5.5 还原剂宜选用尿素或氨水。当采用氨水作为还原剂时,应配置氨气检测报警装置。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10.4 二噁英类和重金属去除
 - 下一节:10.6 排烟系统设计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址选择
 - 5 焚烧厂规模
 - 5.1 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特性分析
 - 5.2 焚烧规模确定
 - 6 总体设计与总图运输
 - 6.1 焚烧综合主厂房布置
 - 6.2 总图规划与设计
 - 6.3 总图布置
 - 6.4 厂区运输与道路
 - 6.5 绿化
 - 7 垃圾接收、输送、储存及预处理
 - 7.1 一般规定
 - 7.2 垃圾接收
 - 7.3 垃圾储存
 - 7.4 垃圾输送
 - 7.5 垃圾预处理
 - 8 焚烧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垃圾焚烧炉
 - 8.3 燃烧空气系统与装置
 - 8.4 点火与辅助燃烧系统
 - 8.5 炉渣输送、处理与检测
 - 9 热能利用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余热锅炉
 - 9.3 锅炉辅助系统
 - 9.4 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
 - 9.5 主蒸汽系统
 - 9.6 热能利用
 - 10 烟气净化与排烟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酸性污染物去除
 - 10.3 除尘
 - 10.4 二噁英类和重金属去除
 - 10.5 NOx去除
 - 10.6 排烟系统设计
 - 10.7 烟气监测系统设计
 - 10.8 飞灰收集、输送与处理系统
 - 11 电气设备及系统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发电机与主变压器
 - 11.3 电气主接线
 - 11.4 交流厂用电系统
 - 11.5 直流及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 11.6 高压配电装置
 - 11.7 电气监测及控制
 - 11.8 元件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 11.9 照明系统
 - 11.10 电缆选择与敷设
 - 11.11 过电压保护与接地
 - 11.12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
 - 11.13 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 11.14 调度自动化
 - 11.15 电能量计量
 - 11.16 系统通信
 - 11.17 厂内通信
 - 12 仪表与控制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控制方式及自动化水平
 - 12.3 主要控制系统
 - 12.4 中央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
 - 12.5 检测与报警
 - 12.6 保护
 - 12.7 开关量控制及联锁
 - 12.8 模拟量控制
 - 12.9 电源和气源
 - 12.10 就地设备安装、管道及电缆
 - 12.11 信息系统
 - 12.12 工业电视系统
 - 12.13 安全防范系统
 - 12.14 仪表与控制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 13 给水排水
 - 13.1 水源
 - 13.2 水处理系统
 - 13.3 供水系统
 - 13.4 排水及废水处理
 - 13.5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14 建筑
 - 14.1 一般规定
 - 14.2 门和窗
 - 14.3 楼梯和电梯
 - 14.4 建筑节能
 - 14.5 噪声控制
 - 14.6 防水、防渗、防腐蚀与防护
 - 14.7 围护结构的密封与防护栏杆
 - 14.8 生活设施
 - 14.9 烟囱
 - 15 结构
 - 15.1 一般规定
 - 15.2 荷载
 - 15.3 结构设计
 - 15.4 抗震设计
 - 16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6.1 一般规定
 - 16.2 供暖
 - 16.3 通风
 - 16.4 空气调节
 - 17 消防
 - 17.1 总图消防
 - 17.2 建筑消防
 - 17.3 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
 - 17.4 电气消防
 - 17.5 暖通消防
 - 17.6 其他消防
 - 18 其他辅助设施
 - 18.1 检测与化验
 - 18.2 维修及仓储设施
 - 18.3 电气设备与自动化实验室
 - 19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环境保护
 - 19.3 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
 - 20 工程施工及验收
 - 20.1 一般规定
 - 20.2 施工及验收
 - 20.3 竣工验收
 - 附录A 检修配电箱装设地点和数量
 - 附录B 焚烧厂常用厂用电负荷分类和特性
 - 附录C 焚烧厂设计厂用电率估算方法
 - 附录D 主要检测与报警项目
 - 附录E 焚烧厂主要房间设计室内空气参数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