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3 设备配置原则
	13.0.1 网络各节点配置的主要网络设备可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配套设备可包括设备机架、电源架、配线架等。
	13.0.2 设备配置应以近期需求为基础,兼顾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选用的设备应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兼容性好、能效比好、模块化、扩展性强,具备在线升级能力。
	13.0.3 采用的各种网络设备应符合有关的设备技术规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符合下列能耗管理要求:
	      1) 对于机框插槽式设备,应有高温报警功能;
	      2) 对于机框插槽式设备,应具备能源监控及管理功能;
	      3) 对于机框插槽式设备,应支持通过命令行或网管工具远程关闭设备部分模块或功能,或进入微电状态;
	      4) 对于机框插槽式设备,应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风扇转速;
	      5) 宜具有可根据用户需求和不同应用场合配置交流或直流供电的选择;
	      6) 设备内部应有合理的气流组织。
	    2 应符合下列环保与包装要求:
	      1) 设备的主要部分应减少铅、镉、汞、六价铬、溴化阻燃剂等有害物质;
	      2) 应采用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或易于回收再生,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腐化。
	13.0.4 路由器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在完成网络节点局域网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配置路由器设备;
	
		    2 应充分考虑该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和功能,所配置的路由器设备的功能与性能应与其在网络中的角色一致;处理的业务量相对设备能力较小时,一台路由器设备也可兼做两种功能角色;
	
		    3 当一个节点存在多条对外连接中继电路、节点配置多台路由器设备时,应注意对整体网络结构的影响以及对流量流向规划的影响;
	
		    4 骨干网路由器设备和城域网核心层路由器设备的主控板卡、交换板卡、电源模块、风扇模块等关键部件应冗余配置,应支持热备份功能和热插拔功能;
	
		    5 路由器设备的接口板应根据网络中继电路设计情况进行配置;当一个节点存在多条对外连接中继电路时,电路与接口板的对应应考虑安全可靠性要求;
	
		    6 国际出入口节点的国际出入口路由器设备应单独配置,不与其他功能路由器合设;
	
		    7 路由器设备应同时支持IPv4和IPv6协议栈。
	
		13.0.5 业务接入控制系统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业务接入控制系统设备可由一台设备完成,也可单独设置为业务路由器SR或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
	
		    2 SR可主要作为用户专线接入网络的网关、MPLS VPN PE、组播网关等,BRAS可主要作为用户宽带接入网络的网关、组播网关等;
	
		    3 SR、BRAS应实现对用户的接入及接入认证控制、QoS策略控制和计费统计等功能;
	
		    4 SR、BRAS应以综合成本最低为原则,考虑传输资源条件和用户数量部署;对于中、大规模的城域网,宜在汇聚层分布配置,小规模的城域网可在核心层集中配置;接入重要业务的SR可单独设置,并可直接接入骨干网一般汇接节点;
		
			    5 SR(BRAS)宜成对设置,成对的SR(BRAS)之间宜互为冗余备份,可同机房或不同机房设置。
		
			13.0.6 设备机架、电源架、配线架等配套设备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配置。
		
			13.0.7 备品备件的配置应根据设备的重要性、故障率以及工程售后服务内容确定,宜采用集中备件方式。
	条文说明
    13.0.3 设计在设备及配套选型等方面应遵循有利环境保护、有利节能减排的原则,引入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低能耗的设备,优先采用有利节能环保的相关配套材料。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代号
 - 2.1 术语
 - 2.2 代号
 - 3 网络组成与功能
 - 3.1 组成
 - 3.2 功能
 - 4 网络结构
 - 4.1 网络层次
 - 4.2 节点设置
 - 4.3 中继电路组织
 - 4.4 中继电路带宽计算
 - 5 路由协议与路由策略
 - 5.1 路由协议
 - 5.2 路由策略
 - 6 网间互联
 - 6.1 国内网间互联
 - 6.2 国际网间互联
 - 6.3 网间互联路由策略
 - 7 网络管理
 - 7.1 网管体系结构
 - 7.2 网管接口
 - 7.3 网管功能
 - 8 传送技术
 - 9 业务承载和接入
 - 10 编号方案、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
 - 10.1 编号方案
 - 10.2 地址分配
 - 10.3 域名系统
 - 11 网络性能与服务质量
 - 11.1 网络性能
 - 11.2 服务质量
 - 12 网络与信息安全
 - 12.1 安全目标与框架
 - 12.2 安全管理
 - 12.3 内容安全
 - 12.4 业务安全
 - 12.5 网络安全
 - 13 设备配置原则
 - 14 机房设计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