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5 冷却间、冻结间、暂存间与发货间
4.5.1 冷却间、冻结间、暂存间与发货间应和屠宰与分割车间紧邻布置。暂存间设计温度应为0℃~4℃,冻结间设计温度应为-35℃~-28℃,发货间设计温度不应高于12℃。采用水冷却装置的胴体冷却间设计温度不宜高于15℃,采用风冷却方式的胴体冷却间设计温度宜为0℃~4℃。
4.5.2 采用水冷却装置胴体冷却间的平面尺寸应根据所采用的螺旋水冷却装置的尺寸与制冰设备的需要确定,净高不宜小于3.6m。
4.5.3 分割肉、副产品冻结间净宽宜为4.5m~6.0m,墙面应设防撞设施。
4.5.4 冻结间内保温材料应双面设置隔汽层。保温层内侧表面材料应无毒、防霉、耐腐蚀和易清洁。冻结间地面面层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4.5.5 产品冻结采用制冷速冻装置时,制冷速冻装置应设在单独的房间内。
4.5.6 经过冻结后的产品若需更换包装,应在冻结间附近设脱盘包装间,脱盘包装间温度不应高于12℃。
    
      
4.5.2 采用水冷却装置胴体冷却间的平面尺寸应根据所采用的螺旋水冷却装置的尺寸与制冰设备的需要确定,净高不宜小于3.6m。
4.5.3 分割肉、副产品冻结间净宽宜为4.5m~6.0m,墙面应设防撞设施。
4.5.4 冻结间内保温材料应双面设置隔汽层。保温层内侧表面材料应无毒、防霉、耐腐蚀和易清洁。冻结间地面面层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30。
4.5.5 产品冻结采用制冷速冻装置时,制冷速冻装置应设在单独的房间内。
4.5.6 经过冻结后的产品若需更换包装,应在冻结间附近设脱盘包装间,脱盘包装间温度不应高于12℃。
条文说明
    4.5.4 本条规定提高冻结间地面面层混凝土标号,有助于减少冻融对地面造成的破坏。
4.5.5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近年来,在人员密集的低温加工间内发生数起因氨制冷速冻装置内氨的泄漏,导致人员中毒死伤事件,均因氨速冻装置直接放在人员密集的加工间内,而没有与加工间隔开。若把氨制冷速冻装置设在单独的房间内,并设置漏氨检测与事故排风,则可把这种危害降到最低。采用氟制冷速动装置时,同样存在制冷剂泄露、令人窒息的风险,所以也应把氟制冷速冻装置设在单独的房间内。
4.5.5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近年来,在人员密集的低温加工间内发生数起因氨制冷速冻装置内氨的泄漏,导致人员中毒死伤事件,均因氨速冻装置直接放在人员密集的加工间内,而没有与加工间隔开。若把氨制冷速冻装置设在单独的房间内,并设置漏氨检测与事故排风,则可把这种危害降到最低。采用氟制冷速动装置时,同样存在制冷剂泄露、令人窒息的风险,所以也应把氟制冷速冻装置设在单独的房间内。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4 分割车间
 - 下一节:4.6 人员卫生与生活用房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
 - 3.1 厂址选择
 - 3.2 总平面布置
 - 3.3 环境卫生
 - 4 建筑
 - 4.1 一般规定
 - 4.2 宰前建筑设施
 - 4.3 屠宰车间
 - 4.4 分割车间
 - 4.5 冷却间、冻结间、暂存间与发货间
 - 4.6 人员卫生与生活用房
 - 4.7 防火与疏散
 - 4.8 室内装修
 - 5 结构
 - 5.1 一般规定
 - 5.2 荷载
 - 5.3 材料
 - 5.4 涂装及防护
 - 6 屠宰工艺与分割工艺
 - 6.1 一般规定
 - 6.2 待宰挂禽
 - 6.3 致昏与宰杀
 - 6.4 浸烫与脱毛加工
 - 6.5 胴体加工、内脏摘除与冷却
 - 6.6 副产品加工
 - 6.7 分割加工与包装
 - 6.8 病害禽类胴体和病害禽类产品生物安全处理
 - 7 兽医卫生检验
 - 8 制冷工艺
 - 8.1 一般规定
 - 8.2 胴体的冷却
 - 8.3 产品的冻结
 - 9 给水排水
 - 9.1 一般规定
 - 9.2 给水及热水供应
 - 9.3 排水
 - 9.4 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 10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0.1 一般规定
 - 10.2 供暖
 - 10.3 通风与空调
 - 10.4 消防与排烟
 - 10.5 蒸汽、压缩空气、空调和供暖管道
 - 11 电气
 - 11.1 一般规定
 - 11.2 配电
 - 11.3 照明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