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1 一般规定
5.1.1 工艺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管道和构件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本体(不含衬里)及其基础,管道(不含衬里)及其支、吊架和基础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但储罐底板垫层可采用沥青砂;
2.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采用阻燃型泡沫塑料制品时,其氧指数不应小于30;
3. 建筑物的构件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5.1.2 设备和管道应根据其内部物料的火灾危险性和操作条件,设置相应的仪表、自动联锁保护系统或紧急停车措施。
5.1.3 在使用或产生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和储运设施区内,应按区域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1. 设备本体(不含衬里)及其基础,管道(不含衬里)及其支、吊架和基础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但储罐底板垫层可采用沥青砂;
2.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层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采用阻燃型泡沫塑料制品时,其氧指数不应小于30;
3. 建筑物的构件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5.1.2 设备和管道应根据其内部物料的火灾危险性和操作条件,设置相应的仪表、自动联锁保护系统或紧急停车措施。
5.1.3 在使用或产生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和储运设施区内,应按区域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条文说明
    5.1.1 本条第2款所述设备、管道的保冷层材料,目前可供选用的不燃烧材料很少,故允许用阻燃型泡沫塑料制品,但其氧指数不应小于30。
5.1.2 本条是为保证设备和管道的工艺安全,根据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几项原则要求。
5.1.3 本条是根据国外经验和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的事故教训制定的。例如:某厂催化车间气分装置的丙烷抽出线焊口开裂,造成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某厂液化石油气罐区管道泄漏出大量液化石油气,直到天亮才被发觉,因附近无明火,未酿成更大事故;某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区因在脱水时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气进入污水池而酿成火灾爆炸和人身伤亡事故。这些事故若能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就可能避免火灾和爆炸,减小事故的危害程度。因此,在可能泄漏可燃气体的设备区,设置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可及时得到危险信号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可燃气体报警系统一般由探测器和报警器组成,也可以是专用的数据采集系统与探测器组成。可燃气体报警信号不仅要送到控制室,也应该在现场就地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警告现场人员和车辆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5.1.2 本条是为保证设备和管道的工艺安全,根据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几项原则要求。
5.1.3 本条是根据国外经验和国内石油化工企业的事故教训制定的。例如:某厂催化车间气分装置的丙烷抽出线焊口开裂,造成特大爆炸火灾事故;某厂液化石油气罐区管道泄漏出大量液化石油气,直到天亮才被发觉,因附近无明火,未酿成更大事故;某厂液化石油气球罐区因在脱水时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大量液化石油气进入污水池而酿成火灾爆炸和人身伤亡事故。这些事故若能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就可能避免火灾和爆炸,减小事故的危害程度。因此,在可能泄漏可燃气体的设备区,设置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可及时得到危险信号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可燃气体报警系统一般由探测器和报警器组成,也可以是专用的数据采集系统与探测器组成。可燃气体报警信号不仅要送到控制室,也应该在现场就地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警告现场人员和车辆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 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
 - 下一节:5.2 装置内布置
 
目录导航
- 勘误表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火灾危险性分类
 - 4 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
 - 4.1 区域规划
 - 4.2 工厂总平面布置
 - 4.3 厂内道路
 - 4.4 厂内铁路
 - 4.5 厂际管道规划
 - 5 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
 - 5.1 一般规定
 - 5.2 装置内布置
 - 5.3 泵和压缩机
 - 5.4 污水处理场和循环水场
 - 5.5 泄压排放和火炬系统
 - 5.6 钢结构耐火保护
 - 5.7 其他要求
 - 6 储运设施
 - 6.1 一般规定
 - 6.2 可燃液体的地上储罐
 - 6.3 液化烃、可燃气体、助燃气体的地上储罐
 - 6.4 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设施
 - 6.5 灌装站
 - 6.6 厂内仓库
 - 7 管道布置
 - 7.1 厂内管线综合
 - 7.2 工艺及公用物料管道
 - 7.3 含可燃液体的生产污水管道
 - 7.4 厂际管道敷设
 - 8 消防
 - 8.1 一般规定
 - 8.2 消防站
 - 8.3 消防水源及泵房
 - 8.4 消防用水量
 - 8.5 消防给水管道及消火栓
 - 8.6 消防水炮、水喷淋和水喷雾
 - 8.7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 8.8 蒸汽灭火系统
 - 8.9 灭火器设置
 - 8.10 液化烃罐区消防
 - 8.11 建筑物内消防
 - 8.12 火灾报警系统
 - 9 电气
 - 9.1 消防电源、配电及一般要求
 - 9.2 防雷
 - 9.3 静电接地
 - 附录A 防火间距起止点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