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1 金属加工与检化验
	6.11.1 冲天炉、感应电炉冶炼作业区的布置和设施应符合本标准第6.6节和第6.7节的有关规定。
	6.11.2 加热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第6.9.7条的规定。
	6.11.3 金属熔液浇注易发生泄漏的工位或场所,应设置容纳漏淌熔液的应急设施。
	6.11.4 淬火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起重机驾驶室不得设在油槽(箱)的上方;
	    2 可燃介质淬火油槽的地下循环油冷却库油管路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6.11.5 辅助生产设施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喷漆间、树脂间、油料和溶剂间、木模间、聚苯乙烯造型间、石墨型加工间、石墨电极加工间应设置通风及除尘装置,其电气设备应按附录B的要求进行设计;
	    2 汽车、柴油车、机车等库房和车辆维修的零件清洗间应设置通风装置。
	6.11.6检化验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输送氧气的管道应设置紧急切断阀;
	    2 可燃气体化验室内的插座、照明灯具、电源开关,电缆敷设和机械排风系统均应按防爆要求进行设计。
条文说明
    6.11.1 金属加工和检化验工艺系统重点防火区域及区域内的主要建(构)筑物和设施是高炉、冲天炉、感应电炉等热作业场所;以及可燃气体与燃油的使用和储存场所;大型工件淬火油槽、地下循环油冷却库,木模间、聚苯乙烯造型间;石墨型加工间、石墨电极加工间、化验室、可燃气体化验分析室、电缆隧道、电缆夹层等。
	 
	6.11.3 铸造车间在铁水、钢水等熔液浇注时,易发生高温熔液喷溅事故;感应电炉熔炼时易发生炉体烧穿造成损坏设备事故。故应有容纳漏淌熔液的设施以及保护感应电源的应急措施。
	6.11.4 由于大型工件的淬火油槽深达十几米,已有数起淬火过程中因起重机故障,工件不能快速进入油槽,导致火势顺工件燃烧至驾驶室的事故,为防止此类事故发生,故做此规定。
	6.11.5 可燃气体与燃油的使用和储存场所、石墨型加工间、石墨电极加工间是易燃易爆区域,因此应按附录B的要求采用防爆电气设备和照明设备。
	6.11.6 本条对检化验系统做了规定。
	    1 理化分析中心、燃气化验室、可燃气体分析室内采用管道输送可燃气体时,为防止发生火灾,应设置紧急切断阀并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10 冷轧及冷加工
 - 下一节:6.12 液压润滑系统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
 - 4 总平面布置
 - 4.1 一般规定
 - 4.2 防火间距
 - 4.3 管线布置
 - 5 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 5.1 安全疏散
 - 5.2 建筑构造
 - 5.3 建(构)筑物防爆
 - 6 工艺系统
 - 6.1 采矿和选矿
 - 6.2 综合原料场
 - 6.3 焦化
 - 6.4 耐火材料和冶金石灰
 - 6.5 烧结和球团
 - 6.6 炼铁
 - 6.7 炼钢
 - 6.8 铁合金
 - 6.9 热轧及热加工
 - 6.10 冷轧及冷加工
 - 6.11 金属加工与检化验
 - 6.12 液压润滑系统
 - 6.13 助燃气体和燃气、燃油设施
 - 6.14 其他辅助设施
 -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8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 8.1 一般规定
 - 8.2 室内和室外消防给水
 - 8.3 自动灭火系统的设置场所
 - 8.4 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箱
 - 8.5 消防排水
 - 8.6 消防站
 - 9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防烟排烟
 - 10 电气
 - 10.1 消防供配电
 - 10.2 变(配)电系统
 - 10.3 电气设施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
 - 10.4 电气设施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 10.5 电缆和电缆敷设
 - 10.6 防雷和防静电
 - 10.7 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
 - 附录A 钢铁冶金企业火灾探测器选型举例和电缆区域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 附录B 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举例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