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 一般规定
	6.1.1 绿道游径两侧应保留或设置一定宽度的绿色空间来实施绿化,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城镇型绿道单侧绿色空间宽度不宜小于8m;
	    2 郊野型绿道单侧绿色空间宽度不应小于15m。
	6.1.2 绿道游径两侧绿色空间宜结合绿道分级增加控制范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社区级绿道单侧绿色空间控制范围应符合本标准第6.1.1条的规定;
	    2 市(县)级绿道单侧绿色空间控制范围不宜小于20m;
	    3 区域(省)级绿道单侧绿色空间控制范围不应小于30m;
	    4 国家级绿道单侧绿色空间控制范围不宜小于50m。
	6.1.3 绿道游径两侧绿色空间应满足雨水渗透缓排要求。
	6.1.4 绿道绿化应尊重并保护原有环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及人工植被,保护古树名木、珍稀植物等,新增绿化应与原有植被相协调;
	    2 宜为动植物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环境。
	6.1.5 绿道绿化应疏密有致、开合有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绿道出入口和交通接驳处两侧15m范围内植物种植应采取通透式;
	    2 绿道游径转弯处应保证任意15m视距内视线通透;
	    3 视线通透区内的乔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m,灌木高度应小于1m;
	    4 停车场乔木净空应大于2.5m。
	6.1.6 绿道绿化宜保障游径及游憩场地有适度遮阴,夏季庇荫面积宜大于游憩活动场地的50%。
	6.1.7 新栽植植物与架空线路、地下管线、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6.1.1、6.1.2 研究表明,12m~15m是草本植物种子自播传播的最小宽度;30m是木本植物种子自播传播的最小宽度。
	6.1.3 绿道距离较长,有利于实现雨水渗、滞、蓄的海绵城市功能。宜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协调相邻用地标高,营造有利于雨水就地消纳的地形。
	6.1.5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第7.1.13条规定:“游人通行及活动范围内的树木,其枝下净空应大于2.2m”。第7.1.18 条规定:“小汽车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场庇荫乔木枝下净空应分别大于2.5m和2.2m”。本条引用上述净空要求。
	6.1.6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第6.2.3条规定:“游憩场地宜有遮阴措施,夏季庇荫面积宜大于游憩活动范围的50%”。本条引用上述遮阴要求,保证绿道具有良好的环境舒适度。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 绿化与环境设计
 - 下一节:6.2 植物选择与配置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总体布局
 - 4.1 一般规定
 - 4.2 绿道选线
 - 5 游径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平面设计
 - 5.3 竖向设计
 - 5.4 铺装与基础
 - 5.5 绿道连接线
 - 6 绿化与环境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植物选择与配置
 - 7 驿站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驿站建筑
 - 8 市政工程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给水设计
 - 8.3 排水设计
 - 8.4 电力设计
 - 8.5 电信设计
 - 9 标识设计
 - 9.1 标识分类
 - 9.2 标识牌布局
 - 10 施工与维护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游径工程
 - 10.3 绿化与环境工程
 - 10.4 驿站工程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