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4 铺装与基础
	5.4.1 绿道游径宜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及可再生材料,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应满足荷载、防滑等使用功能要求。
	5.4.2 绿道游径断面结构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及铺装材料等条件确定,宜采用可渗水结构。
	5.4.3 冰冻地区潮湿路段及其他地区的过分潮湿路段不宜直接铺筑石灰土基层,当需要应用时,应在其下设置隔水垫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采用级配碎、砾石垫层。
5.4.4 透水面材下的土基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土壤渗透系数应为10-6m/s~10-3m/s之间,且渗透面距地下水位应大于1.0m。
5.4.4 透水面材下的土基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土壤渗透系数应为10-6m/s~10-3m/s之间,且渗透面距地下水位应大于1.0m。
	5.4.5 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黏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地区的路基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5.4.6 当绿道游径穿越地形复杂区域时,应采取保证路基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工程防护措施。
条文说明
    
	5.4.1 透水、透气铺装材料有助于雨水下渗和植物根系生长。由于绿道游径一般不宽,且骑行和步行对游径的承载力要求相比机动车道路要低,故而绿道游径提倡采用透水、透气的装材料。
	5.4.4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第4.1.3条规定:“入渗系统的土壤渗透系数应为10-6m/s~10-3m/s之间,且渗透面距地下水位应大于1.0m,渗透面应从最低处计”。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总体布局
 - 4.1 一般规定
 - 4.2 绿道选线
 - 5 游径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平面设计
 - 5.3 竖向设计
 - 5.4 铺装与基础
 - 5.5 绿道连接线
 - 6 绿化与环境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植物选择与配置
 - 7 驿站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驿站建筑
 - 8 市政工程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给水设计
 - 8.3 排水设计
 - 8.4 电力设计
 - 8.5 电信设计
 - 9 标识设计
 - 9.1 标识分类
 - 9.2 标识牌布局
 - 10 施工与维护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游径工程
 - 10.3 绿化与环境工程
 - 10.4 驿站工程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