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给水系统
 - 4 设计水量
 - 5 取水
 - 5.1 水源选择
 - 5.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 5.3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 6 泵房
 - 6.1 一般规定
 - 6.2 泵房前池、吸水池(井)与水泵吸水条件
 - 6.3 水泵进出水管道
 - 6.4 起重设备
 - 6.5 水泵机组布置
 - 6.6 泵房布置
 - 7 输配水
 - 7.1 一般规定
 - 7.2 水力计算
 - 7.3 长距离输水
 - 7.4 管道布置和敷设
 - 7.5 管渠材料及附属设施
 - 7.6 调蓄构筑物
 - 8 水厂总体设计
 - 9 水处理
 - 9.1 一般规定
 - 9.2 预处理
 - 9.3 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配
 - 9.4 混凝、沉淀和澄清
 - 9.5 过滤
 - 9.6 地下水除铁和除锰
 - 9.7 除氟
 - 9.8 除砷
 - 9.9 消毒
 - 9.10 臭氧氧化
 - 9.11 颗粒活性炭吸附
 - 9.12 中空纤维微滤、超滤膜过滤
 - 9.13 水质稳定处理
 - 10 净水厂排泥水处理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工艺流程
 - 10.3 调节
 - 10.4 浓缩
 - 10.5 平衡
 - 10.6 脱水
 - 10.7 排泥水回收利用
 - 10.8 泥饼处置和利用
 - 11 应急供水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应急水源
 - 11.3 应急净水
 - 12 检测与控制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在线检测
 - 12.3 控制
 - 12.4 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
 - 12.5 监控系统
 - 12.6 供水信息系统
 - 附录A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水力 计算参数(n、Ch、△)值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