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2 计算
12.1 概述
本条中的公式是基于图6气体分析系统,只测量了氧气的情况。对于有辅助气体(CO2、CO或H2O)分析装置,而未从氧气的取样线路中去除CO2的情况,公式可参见附录F。如果去除了CO2(即使是单独对CO2进行了测量),则应使用公式(5)~公式(7)。
12.2 耗氧分析的标定常数
每个试验日应进行10.2.4规定的热释放速率标定。如果某一次的标定常数C与前一次的差超过5%,则表明装置可能存在问题。标定常数C,由下式计算:
	
式中:
——供给甲烷的热释放速率,单位为千瓦(kW)(见10.2.4)。
其中12.54×10³是甲烷的△hc/r0,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1.10是氧气和空气的摩尔质量比。
12.3 热释放速率
12.3.1 在进行其他计算之前,利用记录的氧分析仪数据和滞后时间,根据下式计算氧分析仪读数:
	
12.3.2 热释放速率
,由下式计算:
	
式中:
试样的△hc/r0取值为13.1×10³kJ/kg,除非已知更准确的值,而且
是根据1 min的基线测量期间测得的氧分析仪输出的平均值来确定的。
12.3.3 单位面积的热释放速率
,由下式计算:

式中:
As——试样的初始暴露面积,为0.0088 m²。
12.4 排气管道的流量
排气管道内的质量流量
,单位为千克每秒(kg/s),由下式计算:
	
12.5 质量损失速率
12.5.1 每一时间间隔的质量损失速率
,可以利用下列五点差分公式计算。
	
12.5.2 主要燃烧期(即燃料质量损失从10%到90%变化期间)的质量损失速率
,由下式给出:
	
      
本条中的公式是基于图6气体分析系统,只测量了氧气的情况。对于有辅助气体(CO2、CO或H2O)分析装置,而未从氧气的取样线路中去除CO2的情况,公式可参见附录F。如果去除了CO2(即使是单独对CO2进行了测量),则应使用公式(5)~公式(7)。
12.2 耗氧分析的标定常数
每个试验日应进行10.2.4规定的热释放速率标定。如果某一次的标定常数C与前一次的差超过5%,则表明装置可能存在问题。标定常数C,由下式计算:

——供给甲烷的热释放速率,单位为千瓦(kW)(见10.2.4)。其中12.54×10³是甲烷的△hc/r0,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1.10是氧气和空气的摩尔质量比。
12.3 热释放速率
12.3.1 在进行其他计算之前,利用记录的氧分析仪数据和滞后时间,根据下式计算氧分析仪读数:

,由下式计算:

试样的△hc/r0取值为13.1×10³kJ/kg,除非已知更准确的值,而且
是根据1 min的基线测量期间测得的氧分析仪输出的平均值来确定的。12.3.3 单位面积的热释放速率
,由下式计算:
式中:
As——试样的初始暴露面积,为0.0088 m²。
12.4 排气管道的流量
排气管道内的质量流量
,单位为千克每秒(kg/s),由下式计算:

12.5.1 每一时间间隔的质量损失速率
,可以利用下列五点差分公式计算。

,由下式给出: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符号
 - 5 试验原理
 - 6 试验装置
 - 6.1 辐射锥
 - 6.2 辐射屏蔽层
 - 6.3 辐射控制
 - 6.4 称重设备
 - 6.5 试样安装架
 - 6.6 定位架
 - 6.7 带流量测量仪的排气系统
 - 6.8 气体取样装置
 - 6.9 点火电路
 - 6.10 点火计时器
 - 6.11 氧分析仪
 - 6.12 热流计
 - 6.13 标定燃烧器
 - 6.14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 6.15 防护屏(可选)
 - 7 待测制品的要求
 - 8 试样制备及准备
 - 9 试验环境
 - 10 标定
 - 11 试验程序
 - 12 计算
 - 13 试验报告
 -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注释及操作员指导
 - 附录B (资料性附录)分解、精度和误差
 - 附录C (资料性附录)质量损失速率和有效燃烧热
 - 附录D (资料性附录)垂直定位的测试
 - 附录E (资料性附录)工作热流计的标定
 - 附录F (资料性附录)有辅助气体分析的热释放速率计算
 - 参考文献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