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B 避难场所项目设置要求
B.0.1 各级避难场所应按表B.0.1的规定进行设施配置。
	
	
	
	
	
	
	
	




	    注:“▲”表示应设;“△”表示宜设;“一”表示可选设。
	B.0.2 避难场所的新建、改建项目,应进行应急避难专项设计。避难场所应利用已有的平时设施,避难场所内的设施和设备启用前进行应急转换并设置到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难建筑、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和应急辅助设施的建设类型及应急保障设备和物资的利用方式可划分为:
	        1)永久保障型
	        平时预先设计和建造,且可在临灾时期和灾时启用或灾后立即投入使用。
	        2)紧急转换型
	        平时预先设计和建造,应保证结构安全,灾后投入使用时其他应急功能允许紧急恢复。
	         3)紧急引入型
	        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灾后通过应急评估与处置从既有建筑工程选择或紧急设置、建造。
	        4)定期储备型
	        平时预先储备、定期更新,临灾时期、灾时和灾后调拨使用。
	    2 避难场所的应急设施建设类型及应急保障设备和物资的利用方式应符合表B.0.2的规定。




	    注:“▲”表示应设或应优先采取;“△”表示宜设或宜采取;“一”表示可选设或选用。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附录A 避难场所项目有分类要求
 - 下一节:附录C 避难场所应急启用转换评估
 
目录导航
- 前言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设防要求
 - 3.3 应急保障要求
 - 4 避难场所设置
 - 4.1 场地选择
 - 4.2 紧急避难场所
 - 4.3 固定避难场所
 - 4.4 中心避难场所
 - 5 总体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责任区设计
 - 5.3 总体布局设计
 - 5.4 应急交通
 - 5.5 消防疏散
 - 6 避难场地设计
 - 6.1 避难宿住区
 - 6.2 专业救灾队伍场地
 - 6.3 应急医疗卫生救护
 - 6.4 直升机使用区
 - 7 避难建筑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建筑设计
 - 7.3 结构设计
 - 7.4 建筑设备与环境
 - 8 避难设施设计
 - 8.1 电气
 - 8.2 给水与排水
 - 8.3 标识
 - 附录A 避难场所项目有分类要求
 - 附录B 避难场所项目设置要求
 - 附录C 避难场所应急启用转换评估
 - 附录D 应急避难标识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