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前言
 - 引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总则
 - 4.1 安全水平
 - 4.2 第5章和第6章的关系
 - 5 电气安全危险防护的要求
 - 5.1 一般要求
 - 5.2 电击危险防护
 - 5.3 机械危险防护
 - 5.4 电气联(连)接和机械联接危险防护
 - 5.5 运行危险防护
 - 5.6 电源控制及其危险防护
 - 5.7 其他危险防护
 - 6 安全项目要求
 - 6.1 环境适应性
 - 6.2 表面
 - 6.3 安全特低电压
 - 6.4 外壳及防护等级
 - 6.5 保护接地
 - 6.6 故障附加保护
 - 6.7 功能接地
 - 6.8 噪声
 - 6.9 制造材料限制
 - 6.10 安全搬运
 - 6.11 电气间隙
 - 6.12 爬电距离
 - 6.13 绝缘电阻
 - 6.14 泄漏电流
 - 6.15 绝缘穿通距离
 - 6.16 表面耐电痕
 - 6.17 耐受冲击电压试验的能力
 - 6.18 耐受交流工频电压试验能力
 - 6.19 内部温升
 - 6.20 基本绝缘防护
 - 6.21 绝缘结构防护
 - 6.22 耐热性
 - 6.23 阻燃特性
 - 6.24 耐受冲击试验的能力
 - 6.25 耐受碰撞试验的能力
 - 6.26 耐受自由跌落试验的能力
 - 6.27 耐受振动(正弦)试验的能力
 - 6.28 机械稳定性
 - 6.29 用于防护的机械结构
 - 6.30 用于电气联接的螺钉和联接件
 - 6.31 内部布线
 - 6.32 外接导线的接线端子
 - 6.33 电源联(连)接和外接软线
 - 6.34 电源控制
 - 6.35 启动和运行
 - 6.36 表面温度
 - 6.37 运行的结构性防护
 - 6.38 电子电路的EMC特性
 - 6.39 安全色
 - 6.40 图形符号
 - 6.41 安全标志
 - 6.42 铭牌
 - 6.43 说明书
 - 7 检验检测方法和合格判定
 - 7.1 总则
 - 7.2 检验规则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