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范 JGJ/T299-2013
                
                    
					
					
						
						
						
                        
					
                     
                
                
                
                
                    
                 
                
	
   
                    
				 
               
                
            
            3.1 检测程序
	3.1.1 建筑防水工程的现场检测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 接受客户委托;
	    2 开展检测前调查;
	    3 确定检测方案;
	    4 开展现场检测;
	    5 处理数据,并对无效数据进行补充检测;
	    6 出具检测报告。
	3.1.2 调查阶段应开展下列工作:
	    1 了解检测目的和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2 收集待检工程的设计图纸、防水材料种类及材料检测报告等施工验收资料;
	    3 了解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施工条件及使用状况;
	    4 查明建筑防水工程所处环境条件;
	    5 对于既有建筑,应查明防水工程的现状。
	3.1.3 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检测范围和检测内容;
	    2 检测方法;
	    3 检测单元及测区、测点的划分方案;
	    4 人员安全防护及环境保护措施。
	3.1.4 建筑防水工程现场检测方法应根据防水工程的结构形式、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当满足检测要求时,宜选择无损检测方法。
	3.1.5 对检测造成的防水层破损应予以修复,并宜对修复部位进行加强处理。
	3.1.6 检测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1 委托单位、工程名称及部位;
	    2 防水材料名称及施工工艺;
	    3 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4 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
	    5 检测项目中每个测区的检测结果;
	    6 检测中出现的异常部位的图示;
	    7 检测日期及环境条件;
	    8 检测方法及双方约定的其他需要记录的信息。
		条文说明
	
    
	3.1.1 本条给出一般检测程序,当有特殊需要时,也可按检测需要进行检测。
	3.1.2 使用状况包括建筑防水工程日常使用时的环境、损伤以及经历的维护、维修等情况。防水工程的现状包括检测时的体系完整性、防水有效性以及破损渗漏等现场情况。
	3.1.4 建筑防水工程的现场检测方法,按照是否对防水层造成破坏,可分为以下两类:
	    1 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基层平整度检测、含水率检测、单位面积含水量检测、超声波法厚度检测、不透水性检测、蓄水试验、淋水试验、红外热像法渗漏水检测等;
	    2 局部破损检测方法:包括正拉粘结强度检测、割开法厚度检测、剥离强度检测、落锤法柔性检测、摆锤法柔性检测等。
	    在满足检测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选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目录
 返回
 上节
下节 
	
	
	 
	
	条文说明 
	 
	
                - 上一节:3 基本规定
 - 下一节:3.2 检测单元及测区的划分
 
